周凡夫
南北模煳 经典分明
这两场以「南北大师荟经典」为名的音乐会,「南北」和「经典」的两个关键词,都不难明白;相对上「南北」一词最为明确,一南一北,相对分明,而「经典」一词则有点儿不太清晰;如按《辞海》对「经典」一词的释义,则是指「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着作」。可以说,这两场音乐会选奏的曲目大部份都符合这些定义,祇有赵聪的《丝路飞天》,和王乙聿的《太阳星》两首新近作品仍未经过「一定的时代」,会否是「未来的经典」,便要一如其他经典作品一样,让时间之神来定夺了。
至于「南北」一词,既指演奏家,亦指乐曲。一向以来,在中国文化上的「南」和「北」,都祇是泛指,一般都以长江作为南北分界。无论是诗词小说、歌乐器乐、绘画书法、民风饮食,都是南柔北刚,江南是「小桥流水,婉约柔美」,江北是「黄土高坡,粗犷高亢」。
中国地域幅员广大,文化源远悠长,加上有五十多个民族,过去交通不便,很自然便会因为地理阻隔等因素,各自形成不同的生活文化形态和风格。和老百姓生活紧密联繫在一起,质与量都无比丰富的民间音乐,就更非祇以南、北便可区分。几乎不同的省区都会有不同的民歌、说唱、歌舞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都和不同地域、民族的不同民俗文化风情,不同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粗略来分,亦可划分为七大文化圈,在民间音乐上形成各自独特的色彩,在此可简介如下:
- 东北文化圈:满族和汉族的民俗交融,音乐风格多强烈厚重。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北部及内蒙古东部。
- 游牧文化圈:民风粗犷强悍勇武,音乐风格同样粗犷辽阔。包括辽宁、河北、陕西三省北部,内蒙古大部,宁夏北部及新疆。
- 黄河文化圈:中国传统文化之腹地,音乐悠远质朴。东始自黄海,南达秦岭、淮河,西至青海湖东,北抵长城。
- 长江文化圈:雅緻精巧秀美为特色,音乐风格以柔美婉约见胜。幅员包括秦岭、淮河以南,西藏至青海高原东侧。
- 青海文化圈:以藏族风俗和藏传佛教色彩为特色,音乐带有佛教的神秘色彩。包括青海、西藏一带。
- 云南文化圈:云南及贵州众多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域,文化与风俗亦随民族之不同而变得丰富多姿,音乐风格富于色彩。
- 闽台文化圈:不少中原古代风俗文化现象仍得以保存,音乐风格活泼明快为主。包括广东、福建、台湾。
前三个文化圈可列为「江北」,后四个大致可视作为「江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资讯的发达,地理上的阻隔几已不存在;人和人的交流日益频密,加上近代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接触,中国人的生活形态亦不断在急速改变。不仅演奏家竞相以博取南北百家技艺作为乐艺追求目标,作曲家从中国民间音乐寻找创作泉源,目的亦多在建立个人的风格而非保留传统的地域色彩。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现今世代,无论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往往能「北」能「南」,视不同的乐曲内容来发挥,「南北」的观念早已模煳化,已祇存在于传统的经典乐曲中,在这些作品中基本上仍能很容易便分辨出「南北」。不过,在艺术不断求新及不断追求创意下,即使是传统的经典乐曲,有时亦会被刻意地将「南」与「北」模煳化,那却又会带来很不一样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