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樂季

顯示月曆
音樂會一覽

鼓王群英會XV

日期/時間
11/11/2011 晚上8時
地點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票價
$380, $250, $150
指揮
周熙杰
演出者
阿札鼓諾非洲樂鼓舞團
Dr Paschal Yao Younge
2010 未來鼓王爭霸戰優勝者陳偉康

一年一度令觀眾熱血沸騰的樂團品牌節目

帶領觀眾台上台下互動進入熱情的中國及非洲音樂世界
 
門票已於9月10日公開發售
 
影片

 

 
鼓舞非洲
Paschal Yao Younge / Zelma Badu Younge
大師班 Master Class
主講嘉賓 (英語主講)
 
阿札鼓諾非洲樂鼓舞團行政及音樂總監: 帕斯克‧姚-楊格
阿札鼓諾非洲樂鼓舞團舞蹈總監及編舞 : 希爾馬•巴杜-楊格
 
8/11/2011 (二) 下午7:30
 
香港中樂團排練廳
上環皇后大道中345號上環市政大廈7樓
 
$100,$75 (中樂摯友會FoHKCO)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留座電話 : 3185 1600
 
下載參加表格
節目
法屬非洲克里奧踏舞/ 西非曼德鼓舞/
東坦桑尼亞狩獵樂舞/水浸河谷

帕斯克‧姚-楊格曲 編舞:希爾馬‧巴杜-楊格
 
迦納勇士舞/互動音樂遊戲
帕斯克‧姚-楊格曲
 
非洲鼓與樂隊
亞非樂聚
帕斯克‧姚-楊格曲 江賜良 編曲
 
吹打與樂隊
秦王破陣樂
林偉華、張大華曲 王惠然編曲
敲擊獨奏 陳偉康 (2010年未來鼓王爭霸戰冠軍)
 
敲擊樂與樂隊
鼓樂澎湃VII.IIII.
周熙杰曲 (香港中樂團委編/中樂版世界首演)
先行增值

非洲鼓樂的魅力

周凡夫
 
無論是那一個民族的鼓樂始源,大抵都和傳遞資訊有關。但隨著鼓樂發展越來越複雜,這種用作傳訊的功能大多都已消失。不過,鼓樂在敲擊樂世界中,仍佔據著至為重要的地位。而非洲大陸的鼓樂,更成為音樂世界中一種別具魅力的文化。
 
「非洲鼓」是「非洲傳統音樂的靈魂」
非洲大陸在二次大戰前,一直是西方烈強割據瓜分的殖民之地,西方文化在政治力量和火炮武力的護航下,無疑是這片被稱為「黑色大陸」的廣大土地上的文化主宰,但在各部族中,被西方視為「落後」的傳統文化仍以強韌的生命力存活著;及至大戰結束後,非洲的殖民地開始爭取獨立,不同部族的傳統文化亦開始慢慢展現出其獨特的生命力,特別是作為各部族精神核心所在的傳統音樂,在上一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各地殖民地紛紛獨立或自治的後殖民地時期,在世界音樂的舞台上出現的頻率開始增加,非洲音樂,或許更準確一點來說是非洲鼓樂,開始對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特別是流行音樂文化,帶來深遠的影響。
 
非洲大陸幅員廣大,部族繁多,方言複雜,音樂儘管亦各有不同,但「鼓」卻是各部族共通的樂器,鼓樂特色所在的節奏,更是各部族音樂的基礎和至為重要的音樂語言。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鼓樂更幾乎是各大小不同部族的音樂代名詞。為此,「非洲鼓」亦有「非洲傳統音樂的靈魂」的稱號!
 
其實,「非洲鼓」祇是一個統稱的名字。在近幾十年來一些並不完全的統計顯示,非洲大陸上各部族中可以找到的基本鼓型便有數十種,鼓的變形就更達數百種;單是西非地區的鼓樂,不同的節奏形式亦過百種!鼓口大者有如大水缸,小者有如小酒杯,鼓皮除常見的牛皮、羚羊皮,亦有斑馬皮,鹿皮、豹皮,還有較少見的蜥蜴皮和鱷魚皮,甚至連大象的耳朵皮亦會用上!
 
非洲鼓的形狀千奇百怪,鼓的本身造型便是不同部族的文化重要表徵,鼓身上繪畫的各式各樣的圖形畫圖,更是文化呈現的重要部份,再加上各個部族的鼓樂都有不同的持鼓方式,除常見的置於兩腿中間,亦有置於頭頂,掛在頸上,挎在肩上,甚至夾在腋下;同時,除大多數以手擊鼓,亦有用木製、骨製,甚至象牙、人骨做的鼓錘來敲打;敲打時的手法更是多姿多彩,除用拳頭、手掌拍打鼓的不同部份,還有用腳後跟擊鼓,用以製作出各種各樣的獨特效果!此外,在獨奏、重奏外,集體擊鼓或一個人同時擊打多隻鼓亦是時有之事,擊鼓時鼓手無比豐富的身體語言,不時還會邊走邊奏,淩空躍奏,旋轉輪奏,那實際上已是非洲人的生活中不能或缺的舞蹈;事實上,在東非某些部族的土語中,「鼓」與「舞」用的是同一個字,可以說,非洲鼓樂演奏時舞與樂往往已融成一體,加上鼓的造型,持鼓的形態,擊鼓的手法和隊型所構成的豐富視覺效果,已大大增添了觀賞的魅力!

不同鼓點構成完整信號語言傳「話」

非洲鼓樂還具有一種神秘的色彩,這種色彩和鼓在不少部族,甚至現時的非洲國家,都非僅是一種樂器,而是作為宗教、國家、部族的重要象徵大有關係。不同的鼓,不同的名稱和音樂,配合不同的宗教儀式、特殊節慶、迎賓歡聚、婚喪嫁娶、新王登基、對外宣戰等不同場合使用。而鼓樂傳遞資訊和語言的古老傳統,在非洲鼓樂中仍然存在,不同的力度、音響、節奏,形成不同的鼓點,構成完整的信號語言來傳「話」,包括傳講婚嫁,新生命的誕生,親人的死亡,甚至對配偶的讚美,「鼓」便成為會說話一樣,這亦成為今日非洲鼓樂常常帶有很強的即興性,和內容無比豐富且神秘的所在,這亦是非洲鼓樂的獨特魅力。
 
非洲鼓樂這些獨特的魅力,在二十世紀前後開始在國際音樂舞台上大放異彩,除了繼續豐富流行音樂的節奏,更進入學院成為學術研究的課題,進入兒童音樂教育體系,成為培訓兒童打開音樂大門的鎖匙;同時,在專業的藝術音樂創作領域中,非洲鼓樂與西方主流樂器,主流音樂形式,如絃樂四重,管弦樂團,甚至這次和香港中樂團的跨文化結合的新作品亦開始增多。在這些走入國際社會的非洲鼓樂作品中,往往仍能保持非洲鼓樂的獨特魅力,仍能讓人在這種魅力中回歸到非洲原始大地,回歸到人類生命的始源,重拾人類傳統之美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