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黃河》的男女情家國情
周凡夫
《梁祝》與《黃河》(大合唱及鋼琴協奏曲)一直是音樂舞台上備受各方歡迎的樂曲。然而上一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港英殖民地政府並不鼓勵演出這幾部作品,難以在香港大會堂演出。其後「解禁」,但演奏《黃河》鋼琴協奏曲亦要將最後樂章的《東方紅》、《國際歌》的曲調刪去,這明顯地是因為殖民地政府不願意見到民族感情因此而被鼓動起來的措施。
一柔一剛一寫男女一寫家國
《梁祝》與《黃河》從內容、題材、風格、精神來看,一柔一剛,表面上前者寫的是男女情,後者是家國情。《黃河》歌頌偉大的抗日大時代,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反侵略精神,最後以勝利告終,是民族自豪自信的表現。《黃河》本身的曲調、歌詞寫得非常中國化,一方面吸收了民族的精華,又進行了西方藝術加工,在雄渾的樂音中,長存下來的被欺壓感得到了解脫,這正是《黃河》能激發起中華民族感情的所在,能備受歡迎的背後因素。
至於《梁祝》深受歡迎則是因為曲中抒發的是男女不朽的偉大愛情。然而,很多時這首作品中的演出卻和《黃河》一樣,帶著濃厚的政治意味,要發揮的卻是家國之情的作用!事實上,《梁祝》當年的誕生用作為建國十周年的獻禮,已帶著明顯的政治色彩,那麼,《梁祝》之「情」究是何物呢?
情偏向於女性錄音亦多女性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與民間故事一樣,主角在於祝英台多於梁山伯,內容在於刻劃祝英台悲歡離合的心聲,多於描寫梁山伯,音樂更仿如是第三者述說故事,而且態度偏向女性角度,可以說,《梁祝》之情偏重於女性。事實上,在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小提琴《梁祝》錄音,能夠風行一時,最為人熟悉的,幾全是女性小提琴家的錄音,數來在大陸上的便有俞麗拿、沈榕、湯寶娣、竇君怡,在海外有日本的西崎崇子,「香港版本」的林克昌、劉元生、林克漢等人的「男性版」錄音,銷售走勢和受歡迎程度都不及「女性版」。
其實《梁祝》流行「女性版本」,有其一定的原因,何占豪便曾經很清楚地說過要拉好《梁祝》這個作品,非要強調「情」這個字不可,他認為要了解三點﹕首先是《梁祝》有濃厚的戲劇性,而不是一般的抒情性,要奏出祝英台的悲歡離合的心聲,就要有激情,而且是那種古代女人的激情;第二是曲中快速的五聲音階不易對付,因此演奏者需要高度的技巧;最後是由於素材取自越劇,所以需要有濃郁的江南風味及地方情,那就不僅是人的感情,還有地域的感情了。
民樂版本《梁祝》改變「禁曲」命運
由此可見,《梁祝》的故事和音樂,內容既在於刻劃祝英台的內心感情多於描寫梁山伯,由女性來演奏,自然較易揣摩出女性特有的細密情懷,但要達到何占豪所指的三種要求,卻還是不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梁祝》被改編為高胡與中樂團演奏的版本,亦能廣受歡迎,看來這較完全是「西洋樂器」的「原裝」組合,更能發揮曲中的地方之情、民族之情。香港中樂團於一九八八年訪問台灣時,將高胡《梁祝》首次帶到台灣,當年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台灣仍是「禁曲,然該曲的錄音在台灣民間樂迷之間秘密流傳已久,但能安排在「國家音樂廳」公演仍屬首次。當日香港中樂團的《梁祝》民樂版演出,台灣故「總統」蔣經國之弟蔣緯國也在座上欣賞,此後這首「禁曲」在台灣不僅「開禁」了,香港《梁祝》的白熱化熱潮亦被帶到台灣去,這看來不僅發揮了《梁祝》中的男女情,更多的是發揮了曲中的民族情、家國情。
近代中華民族的命運情意結
曾幾何時,在香港、台灣,甚至在美、加等地,每逢演出《梁祝》,《黃河》都必然有一番盛況。無論演出何種版本,也不論是由甚麼人指揮、演奏、演唱、甚麼樂團、合唱團演出,是中樂也好、西樂也好,祇要是《梁祝》、《黃河》,對廣大聽眾來說,都具有無比的魅力。
這種魅力便是來自曲中之情。儘管《梁祝》和《黃河》在技法上,雖然仍是很西方的,但無可否認,都加入了民族的元素,有些技法可能仍被認為保守、不成熟,但仍可以表達出中華民族的情感與精神,這種情感與精神是無法在西方的協奏曲、合唱曲中獲取的。其實,這種民族情感與精神,在傳統的戲曲、民歌、說唱中,表現得更為濃烈,然而現代人卻偏愛仿如穿了「洋裝」的《梁祝》和《黃河》,根究一下箇中因由,實與近代中華民族的情意結有很大關係。
自有清一代以來,特別是清朝末期,中國國勢長期積弱,近百年來的民族自卑感,始終難以全部揮去,八、九十年代中國大陸雖已踏上開放改革,經濟起飛之路,但距離家國富強的目標仍遠,對西方的物質與文化,難免「愛恨交迸」,在文化藝術上,時刻不忘將西方加以「民族化」,融為已用,《梁祝》和《黃河》正好作為樣版成果,也正好滿足對西方音樂並非照單全收的情意結。
音樂很多時已被變作為欣賞者感情轉借的工具,二十世紀的中國人踫到的苦難實在太多了,年長的一輩苦難的記憶揮之不去,在海外成長年輕又幸運的一輩,對自己的民族也欠缺了認同感,到八十年代中,香港回歸祖國帶來的複雜情感變化,《梁祝》和《黃河》中所包含的眾多情感,正能讓香港人各取所需,可以說,《梁祝》其實已成為不少香港人成長過程中構成「集體記憶」的重要部份,這正好解釋了《梁祝》能讓年長的和年輕的,在感情上都能獲得共鳴感和滿足感的原因。當然,這種滿足已不單是音樂上的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