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樂季

顯示月曆
音樂會一覽

意象嶺南

樂旅中華

日期/時間
23-24/11/2018 (五、六)
晚上 8:00
地點
荃灣大會堂演奏廳
票價
$150, $200, $260, $320
指揮
張列
演出者
潮州二弦:王培瑜
環保二胡:張重雪(香港中樂團樂團首席)
箏:羅晶(香港中樂團箏首席)
打開記憶之盒,演繹五嶺之南歷久彌新的傳世風範 —— 香港中樂團特邀廣東省民族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張列,以指揮棒勾畫出嶺南地域文化的雅俗並茂、開放進取的多元風尚。音樂會將向觀眾展示粵、潮、漢等三大傳統嶺南民間樂種,盡顯當代嶺南民族音樂的蓬勃生機和嶄新魅力。
CAPITAL CEO 資本才俊 (No. 174 Nov 2018)
【「意象嶺南」音樂會最後倒數!《浪淘沙》排練片段】
「意象嶺南」王培瑜示範《浪淘沙》
【睽違多年 著名指揮張列現身介紹「意象嶺南」】
【「意象嶺南」客家箏傳統曲目 羅晶示範】
演出曲目
賽龍奪錦 何柳堂曲 李復斌編配

潮州弦詩樂 浪淘沙 潮州民間樂曲 梁軍編曲

月滿韓江 梁軍編曲
箏與樂隊 出水蓮 客家箏傳統曲目    陳安華訂譜 李復斌編配
廣東音樂三首 - 娛樂昇平、彩雲追月、旱天雷 梁軍編曲
鄉愁 (選自大型民族交響套曲《絲路粵韻》第五樂章) 趙季平曲
二胡協奏曲 弦意嶺南 王丹紅曲
粵風 常平曲
為音樂增值

來源多樣 樂觀包容

周凡夫


這場以「意象嶺南」為題的音樂會,共安排有八首樂曲,這八首樂曲除了都與嶺南音樂文化有關外,更重要的是,這些樂曲均根植於嶺南音樂文化傳統,且全是結合了民族樂團的豐富表現力,為傳統嶺南音樂文化賦予新意象的樂曲。
 

嶺南文化三大語系

嶺南音樂文化的形成,離不開歷代來自各處的移民(包括近現代的外國人)文化對嶺南這片土地的浸染,可說來源多樣,包羅廣泛。單從語言來說,自有清朝一代,廣東的十府(行政區),廣州府、肇慶府、惠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和韶州府,都是粵語系,瓊州府(現已成為海南省)和潮州府是閩語系,而嘉應府則是客家語系。這種語言文化的劃分,祇反映了當年方言流佈的區域中心,但隨著時日變化,方言的分佈必然會變成「墨漬性」,相互點點滲透交錯,難以清晰劃分了。單以客家語系來說,除了作為當年嘉慶府中心的梅州,現今粵北一帶,甚至香港新界,不少村落都是客家圍村。


這三大方言群落,都是全國的方言大系,都各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形成深厚獨特,互不統屬的音樂傳統,這不僅結合語言會形成不同的民謠、民歌、戲曲,器樂上亦各有不同的樂種。然而,話說回來,歷史淵源最早的客家語系文化中的漢樂,和漢樂箏(客家箏),與中原一脈相承,是嶺南境內至為古老的樂種,但在地域上的客觀接觸,既影響了潮州語系的潮州弦詩樂與潮州箏,甚至具有嶺南文化主流影響力,向全國及海外廣府人聚居地流播的粵語系文化中的一些古調譜子,亦有漢樂影響的影子。由此見出,三種方言語系雖互不統屬,但在長時間的發展下,相互影響卻是客觀存在的。這種相互影響,更在於來源多樣的嶺南音樂文化,一直以來具有樂觀包容的特性,從粵北客家語系的採茶戲音樂,到珠三角粵語系的粵樂(廣東音樂),從粵東的潮州弦詩樂到客家箏,毋不具有這種能不斷吸納融合外來優秀文化的樂觀包容的特性。
 

樂觀包容粵樂尤強

如果說,香港的音樂文化傳統根源便在於這三大構成嶺南音樂、嶺南文化的語系,那麼,從高一點的文化層面來檢視,香港的音樂形成,便是來源多樣,樂觀包容相互融合而成。與香港關係至為緊密,源自廣府文化粵語系的粵劇、粵曲和粵樂,這種樂觀包容特性便更為明顯。粵樂更幾乎是全面性地將西方音樂中的元素吸納融和,自尹自重到駱臻,不單是將小提琴引入粵樂,更在技巧上加以「粵化」,名字亦粵化為「梵鈴」,在粵樂演奏中形成獨特的小提琴藝術流派;上一世紀二、三十年代,粵樂樂隊編制中,除了小提琴、鋼琴,還已引入大量西方樂器,如低音提琴、結他、小號、班卓琴(Banjo)、薩克管、木琴、架子鼓等;美國民歌《噢!蘇珊娜》的曲調,亦可以譜寫成粵曲。
 
上一世紀五、六十年代以還,西方音樂對粵樂的影響變得更為「全面」,樂器之外,還有題材、演奏技法、創作上的體裁、曲式、和聲、複調、配器,甚至創作意念思維。在西方舞曲的誘發下,早於三十年代初便陸續有好些「輕音樂」般的粵樂面世,如陳文達的《醉月》、《迷離》,呂文成的《醒獅》、《步步高》等。為此,香港作為引入西方文化的重要門戶,亦長時間成為樂觀包容西方音樂的粵樂發展重鎮。其實,即使是潮州弦詩樂、客家山歌、客家箏、潮州箏的音樂,在香港亦不斷將外來文化融入其中,形成特有的色彩。
 

打造新意象新空間

這場音樂會中的嶺南音樂無論是各地的歌謠、民歌,還是潮州弦詩樂、客家箏、廣東音樂,都樂觀包容地,結合大型民族樂團的豐富表現力,以求營造出嶺南音樂的新意象,這亦正是香港中樂團長期以來「根植傳統,銳意創新」的一個發展方向;這種意象亦可說是「與時俱進」的具體表現,目的在於樂團能與觀眾一起在音樂中與時俱進,為香港音樂文化打造一片新的意象、新的空間。

意象嶺南展新韻—專訪著名指揮家張列

楊偉傑(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


香港地處嶺南之濱,珠江口旁,開埠百多年來一直是海納百川、中西交融。嶺南三大樂種粵樂(廣東音樂)、潮州音樂、客家漢樂均隨著居於香港的不同族群人士而落地生根。由於城市的不斷發展,傳統民間音樂看似逐漸式微,然而近年在「非遺」的趨勢下,擁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樂種又復多了關注。各地除了不斷努力在傳承和發展民間樂種,各大中樂團也積極把民間樂種融入大型民族管弦樂裡面,香港中樂團與廣東民族樂團均是其中之佼佼者。


11月23-24日晚上,榮獲「中國民族管弦樂(十大)傑出指揮家」名銜、國家一級指揮、廣東民族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張列將會執棒香港中樂團,於荃灣大會堂演奏廳呈獻兩場「意象嶺南」音樂會。張列將為香港樂迷帶來多首近年由他指揮廣東民族樂團首演,富有濃郁嶺南特色的作品。筆者特地專訪了張列,請他與讀者分享這場音樂會的構思、特色以及他與香港中樂團的樂緣。


對於香港樂迷來說,張列的大名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這位出生在千年古都西安的知名指揮家,以其精準細膩的音樂處理,克勤敬業的工作態度以及和藹圓融的待人處事,贏得全國以及各地樂界的稱頌。張列多年來指揮邀約不斷,無論是民族樂團還是西方交響樂團,他都能夠使樂團在有限的時間裡取得最佳的演出效果。近年除了他任職的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及廣播民族樂團外,更受聘於廣東、河南、浙江、陝西廣播等省級民族樂團擔任音樂總監,為這些地方樂團建立了屬於自身的品牌節目,大大提升了樂團的演奏水準。


關於這次「意象嶺南」音樂會的構思,張列表示當時是跟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一起討論的:「當時我與閻總監的設想是集中在嶺南的『粵』、『潮』、『客』三大樂種,讓它們得到充份的展現。在這套音樂會當中,除了傳統作品以外,我們也安排了一些近年來創作的作品。所以說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文化藝術音樂領域也是一樣,走在創作的前列。像常平的樂隊協奏曲《粵風》,趙季平創作,選自海上絲綢之路套曲《絲路粵韻》的第五樂章《鄉愁》,以及梁軍的《月滿韓江》都是香港首演。為香港人所熟知的廣東音樂三首《娛樂昇平》、《彩雲追月》、《旱天雷》由梁軍重新編配,帶有流行音樂元素,這個版本也是香港首演。」


香港中樂團兩位優秀的演奏家,樂團首席張重雪和古箏首席羅晶將會分別擔任二胡協奏曲《弦意嶺南》(王丹紅曲)和箏與樂隊《出水蓮》(陳安華定譜,李复斌編配)的獨奏。張列多年前曾經指揮廣東民族樂團與羅晶合作,印象深刻:「那一次是顧冠仁作品音樂會,我們邀請了羅晶演奏箏獨奏《山水》,她的技藝精湛,雙方合作得非常愉快,此次乃二度合作;張重雪則是首次合作,但是我早有耳聞她在演奏上很有特色,所以我非常高興可以跟這兩位香港演奏家合作。她們生於上海,卻久居香港,長年演奏嶺南音樂。她們揉合滬港粵三地的背景,也正正體現了香港多元又包容的文化特點。」


指揮樂蹤遍全球的張列,與香港中樂團有著深厚的樂緣:「我與香港中樂團已經有數十年的淵源。在八十年代在香港聽過他們演奏,樂團也曾多次委約我創作鼓樂,像為《牛鬥虎》、《黃河鼓韻》等曲編配樂隊,也邀請過我指揮香港鼓樂節的鼓樂音樂會,更曾為樂團招聘考核鼓樂聲部樂師創作考試曲目等。這些年來跟他們都是一直保持著良好關係,合作無間。」「睽違多年,這次再度與香港中樂團合作,我希望能夠與樂團擦出火花,為觀眾帶來美的享受。相信這一套曲目會使香港人喜歡,也希望這些年來廣東民族樂團委約創作以及在舞台上不斷實踐的曲目,在香港呈現,能夠獲得圓滿成功!」張列與香港中樂團的「意象嶺南」,期待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