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樂季

顯示月曆
音樂會一覽

初見-香港中樂團40周年音樂會

康而健.學者靈芝全力支持

日期/時間
13-14/10/2017(五、六)晚上 8:00
地點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
$150, $200, $260, $320
指揮
閻惠昌
演出者
笛子 孫永志
板胡 魏冠華
琵琶領奏 張瑩
揚琴 李孟學

回歸音樂原點 再創輝煌時代

1977 年 10 月 14 日,在第二屆亞洲藝術節開幕中,香港中樂團由創團總監吳大江指揮作了首次職業性演出,為香港中樂發展踏上職業化之路奠下重要基石。為紀念這歷史性的一頁,香港中樂團將重演當年的曲目,讓觀眾感受宛如初見的悸動。我們已為你準備好回憶的時光機,帶你重溫當年的冉冉濃情。初見驚艷,再見依然!

宣傳片
節目

喜慶 葛禮道、尹開先曲        

  

霓裳羽衣曲(又名《月兒高》) 古曲 彭修文編曲 
琵琶領奏:張瑩


笛子與樂隊    今昔 陸春齡曲

笛子:孫永志        


廣東小調聯奏 張永壽編曲


椰林舞曲 吳大江曲           

   

揚琴獨奏 延河暢想曲 吳豪業、于慶祝曲
揚琴:李孟學


板胡獨奏 花梆子 河北民間音樂 閻紹一編曲
板胡:魏冠華


美麗的梭羅河 印尼民歌 彭修文改編


東海漁歌 馬聖龍、顧冠仁曲
先行增值

當年初見 還看今朝

周凡夫


1977年10月14日晚上八時,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的第二屆亞洲藝術節開幕節目,是香港中樂發展一個新的里程碑;職業化的香港中樂團在當晚舉行成立音樂會,那可是香港中樂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突破。四十年後回望,當晚身處音樂廳中的觀眾,見證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來臨。

此一歷史時刻能夠出現,要再回溯到早一年的1976年,吳大江指揮新加坡華樂團,在市政局創辦的第一屆亞洲藝術節中的精彩演出。這是市政局在1968年已升任大會堂經理的陳達文的建議下,通過翌年將吳大江邀請返回香港,全力策劃籌組職業化的香港中樂團的引子。
 
首演序曲延期演奏
可以說,當年市政局要將香港中樂團職業化的過程有點匆促,成立音樂會安排在10月14日,出任樂圑總監兼指揮的「大旗手」吳大江和市政局的合同談好,開始策劃中樂團職業化事宜,已是當年六月的事;緊接著公開招考甄別團員,製訂樂團排練演出計劃,甄選演奏曲目…… 前後祇有四個月時間,幸而在各方積極辛勤工作下,樂團終於以全新面貌出現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的舞台上。
作為當晚座無虛席中的其中一位歷史見證人的筆者,四十年後對當晚「初見」的情景,可說仍有如昨日一樣,相信當晚在場的眾多見證者亦有同感。當晚樂團的演奏,無論在陣容、編制、演出效果、風格、態度、選奏曲目各方面,都是一種突破。樂團陣容七十人,全職團員約五十位,大多數團員為青壯之輩,但女樂手成員則祇有七位。吳大江與團員全部中國服飾,男團員藍布長衫,女團員黃色襟衣。編制全是中國民族樂器,低音弦樂亦採用革胡,低音革胡,給人一種統一且富有民族性美感的風格。
在成立音樂會中和大家「初見」的開場曲,原定演奏香港國樂前輩張永壽特別為此歷史時刻創作的新曲《序曲》,但因排練準備時間未夠充分,要延後到第二年香港藝術節才首演,改以一曲大合奏《喜慶》開場,全曲熱鬧,充滿民間節慶歡樂,強烈的吹打樂特色,即時掀起氣氛,為樂團的誕生慶賀。
 
歷史必然與非必然
接著由樂團琵琶首席,有「琵琶聖手」之稱的林風領奏唐代古曲《霓裳羽衣曲》,林風的琵琶,帶來古典詩意;樂團繼續演奏的是由黃權擔任笛子獨奏陸春齡所寫《今昔》,全曲奏來令人動容。
上半場最後項目是兩首大合奏,張永壽編曲的六首廣東小調聯奏,熟悉親切的音樂,樂團奏來極為討好;另一首在香港第一次演出的吳大江的《椰林舞曲》,馬來舞蹈的節奏,在以椰殼作為敲撃樂器的地方色彩襯托下,使音樂廳內人人頓然沐浴在南國蕉風椰雨下的輕柔景致中。
這次樂團與大家「初見」的高潮集中在下半場選奏的四首風格不同,而份量頗重的作品。這包括當年由陳雅琴擔任揚琴獨奏,全曲奏來充滿樂觀精神的《延河暢想曲》;黃安源擔任板胡獨奏,技巧、樂曲表達、演奏台風都很突出的《花梆子》。用作壓軸的兩首大合奏,先來一曲印尼民歌《美麗的梭羅河》,奏來優美輕盈的意境,讓人百聽不厭。最後一曲《東海漁歌》,充份發揮大型樂團特性。當晚擔任臨時首席的是二胡演奏家湯良德,來港月餘,即被委重責,可見湯良德的來頭。無論如何,當晚的「初見」登台,有人表示有如是「一見鍾情」。
四十年後還看今朝,「初見」時擔任獨奏、領奏,和首席的樂團成員,全都已不在樂團中,甚至已離世了,這是歷史推進的必然;如將這次「復刻」當年「初見」音樂會的情況從各方面來作出比較,那就讓人不得不認同當年樂團成立的場刊中所說的:「將會為近代中國音樂史寫下新的一頁!」但這卻不會是歷史的必然,那可是過去四十年來無數人不忘初衷,且有無數一直對樂團不離不棄,「初見」便「一見鍾情」者的支持,才能成就這「新的一頁」。